喜报!我院博士后郑志文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
近日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发布了2025 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8批特别资助人员名单。我院博士后郑志文荣获资助,这是我校自2019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来首次获得该项资助。其主持的研究项目《基于光的多路径成像的超视域室内行为态势感知》聚焦在遮挡场景下的非视距感知问题,旨在结合光学建模与深度学习方法,实现对遮挡拐角后的关键目标的观测。
墙后场景感知是指通过观测视域内的散斑图案,解析视域内光与介质作用后的散射、反射或衍射效应,通过模型求解逆向重建原始光场传播路径,从而实现视域外的隐藏场景成像。图1展示了在典型狭小空间中的信息感知重建场景,在该场景中,观察者与信息源分别位于相邻但互不可见的房间内,屏幕发出的光线经过传播后在对面墙面形成散斑图案,观察者借助该图案,无需直接视线接触,即可实现对屏幕内容的推断与重建。墙后态势感知研究涉及众多复杂的光学机制,包括光的直线传播、在镜面或墙面等表面产生的镜面反射与漫反射、物体边缘引起的衍射效应,以及其他环境光源所带来的干扰光线等。核心研究内容围绕三大关键技术展开:首先,针对光传输过程的高度非线性特性,项目基于辐射传输方程构建多阶近似光传输统一模型方程;其次,利用多场景超视域数据集建立自适应边界约束,确保模型在极端环境下的物理一致性;最后,融合低秩Krylov子空间分解与图神经网络的多路径注意力搜索算法求解光传输方程,实现实时墙后态势感知。
图1 典型狭小空间中的信息感知重建场景示意图
郑志文博士于2024年6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,获计算数学博士学位,并于同年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,由智能信息感知团队江劭玮研究员和黄星儒特聘研究员合作指导,研究方向专注于多模态智能感知。在站期间,在《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-Machine Systems》 《Medical Image Analysis》 《Information Fusion》 《Neural Networks》 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》以及 IJCAI 等一区期刊和CCF-A类会议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,并已于2024年11月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。
智能信息感知团队主要方向包括智能成像、图像处理、视觉感知等,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“智能信息处理”实验室(HDU IIPLab)。“智能信息处理”实验室主任为颜成钢教授。实验室现有在职教师50余名,含5位国家级人才及多位省级人才。现有硕博生200余名,毕业生多就职于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字节跳动、海康威视、华为、网易等国内知名企业。实验室为学校交叉创新团队,拥有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。实验室采用与海内外知名高校、研究所(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、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)联合培养制,长期致力于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,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光电成像、医学影像处理、生物信息学等。
图文:郑志文、江劭玮
审核:胡淼